1 ) 这部电影要看的是那些新老家伙
就电影本身而言,这是部烂片,但是在这部电影中集中起来的那些演员们真是值得一看的。
凯尔希·格兰莫:2012年 第69届金球奖 电视类 剧情类剧集最佳男主角;
泰瑞·克鲁斯:2014年 第41届动画安妮奖 最佳配音(提名);
凯南·鲁兹:2013年 第15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抢戏电影男星
2012年 第14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抢戏电影男星(提名)
2011年 第13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抢戏电影男星
哈里森·福特:2014年 第18届金卫星奖 电影部门 最佳男配角(提名)
2013年 第17届好莱坞电影奖 终身成就奖
1986年 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梅尔·吉布森:1996年 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1996年 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2012年 第26届西班牙戈雅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5年 第14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佳喜剧表
演(提名)
李连杰:2008年 第45届台北金马影展 金马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7年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电影(提名)
2006年 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1977年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剩下的那几位,杰森·斯坦森和施瓦辛格就不用说了,韦斯利·斯奈普斯和杜夫·龙格尔也算是脍炙人口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强大阵容,演绎了这样一部扯淡的电影。这四颗星完全是给这个演员阵容的。
整部片子虽然乏善可陈,但是其中却有很多亮点:
1.班德拉斯的表演最为精彩,竟然将一个本应如钢铁般坚硬的战士演绎了一个神经兮兮的话唠;
2.中国实在是强大了,当哈弗车的特写闪现时,以为看错了,倒回来重新看了一遍;
3.当今的时代真是基情遍地的时代,这部片子不仅史泰龙和斯坦森时时闪现的依依不舍,而且在影片最后还安排了施瓦辛格和李连杰的基情表演;
4.打斗场面实在没有前两集精彩,美国人把自己意淫成不死天神,12个人竟然对付一支军队。斯坦森的格斗场面被剪辑的七零八落,倒是那女子的楼房中的几个打斗场面很好看。
从第一集看下来,重磅的老辈人物一个个的加入,从中也能看出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能凑在一起整出这样一部扯淡的电影,就说明这老几位的目的实在是聚在一起玩玩,之后再提携一下他们看好的晚辈,毕竟不是谁都能和这些老家伙们同台飙戏的。
或者这些老家伙们还要显示一下他们的虎老雄心,施瓦辛格和史泰龙近来连续出片,其中两位合作演绎的《活人墓》还是很好看的,并且据说两位还要继续合作一部二战的影片。
《敢死队》到此就应该打住了,有了精彩的前两部,再加上玩乐的第三部,再拍下去想来难有新意了。
最后,像这帮新老家伙们致敬,当然不是因为这部扯淡的电影,而是致敬于他们之前带来的那些经典。
2 ) 枪炮江湖中的豪侠传奇
我们为什么要看怀旧电影,与其说是追逐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倒不如说是需要安全感。这是个令人倍感焦虑的时代,互联网和IT技术以空前的规模渗透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捧着智能手机点个不停,但对里头的原理,却连万分之一都不了解。《源代码》,《超验骇客》里神乎其神的技术,竟然可以掌控我们的感官,凌驾于神圣的人性之上,让我们叹为观止,也令我们心头不安。高科技越神奇,我们就感觉自己越被时代抛离,这是数字时代的孤独感。而怀旧,就是对抗孤独的武器。《敢死队》系列完美地完成了这个使命。它让我们看到,传统的长枪大炮、飞机坦克、甚至拳脚功夫,在这个时代一样有着用武之地,那些电子科技兴起之前、以口径和重量来丈量杀伤力的武器,让我们心头充实,感觉一切尽在掌握。
然而史泰龙并不满足于前两集的成就。确切来说,他不满足于仅仅提供怀旧。《敢死队3》瞄准了更年轻的观众群,经过对一些暴力场景的修改,获得了PG-13的分级。这样不满13岁的观众就可以在家长指导下进场观看——这群小毛孩子可没什么旧可怀的,而且他们成长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年代,不会对数字大潮有失控的恐惧。
对于一心消费80年代情怀的粉丝来说,此举标志着该系列奠定的审美轰然崩塌。他们对史泰龙的媚俗表示失望,尤其是前两集也曾宣布要做成PG-13,但最后都守住了底线。试想,没有R级的庇护,怎能痛快淋漓地表现拳拳到肉、子弹爆头、断肢横飞,恐怕连粗口都要被剔除干净了,硬汉们的草莽魅力必然大打折扣。此外,跟一群嘴上无毛的小崽子一起坐在影院欣赏这部情怀之作,也不啻为一种极大的冒犯。
令人欣慰的是,《敢死队3》尽可能逼近了PG-13的尺度底线,看起来跟标准R级片差别并不大。毕竟如今的分级标准越来越松动,用更大的火球来掩盖血迹斑斑的尸体,就比以前管用的多。MPAA一向对于性比暴力更敏感,常常放着一堆拳打脚踢不管,去追究一个亲热镜头是不是过长。所以对于分级这码事的争议,渐渐也就云淡风轻了。影迷们真正恼怒的是,史泰龙许下了很多承诺,比如用闪回交代30年前的恩怨,比如新老两代成员的技能较量,在正片中这些一样都没见到,这比分级神马的更透支信用,欺骗消费者。不过相比前两集,《敢死队3》也的确端出了些新的东西。
新的发展分别体现在横纵两个方向。横向,更多地呈现出整个雇佣兵行业的生态。这是个供需平衡的大职场,有人招募,有人求职,掮客负责联络双方。从本集看出,敢死队的报酬应该不菲,而且在圈子里的知名度颇高,有中年人假扮小年轻投递简历,也有失意格斗手经不住成为一员的诱惑。我们也注意到,敢死队越来越像一支间谍小组,秘密接头,任务指令,情报文件,以异国他乡的安全屋为基地,行动之前要踩点,用伪装和转移注意来探明火力。电子技术大行其道,黑掉监控和安全门是行动必备,阻止炸弹也靠技术流。还借用了《碟中谍3》的一条情节线:团队配合劫走大反派,反派半途大放厥词,主角发飙要杀他,车队在大桥遇袭,反派被救回……两者如出一辙。
当然,一部《敢死队》是不会有太多智力和悬念成分的,时髦的把戏都是做做样子,满足对间谍行业最粗浅的想象,我们不必把它当成另一部《谍影重重》,因为终场大战肯定是开足了火力泵取肾上腺素,让脑细胞彻底放松。对高科技的想象一贯的简单粗暴,理工精英老吐槽黑客电影太夸张,看了《敢死队3》估计能把脖子气歪。队员们越来越像倒像庙堂的公务员,只不过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按好莱坞的惯例,一个小警察都敢顶撞上司,老顽固们当然也对官僚体制不屑一顾,最后还靠老上司前来搭救,这取材自80年代警匪片的套路,把整个系列的怀旧思路从“一人军队式动作片”跳出来,扩大到70、80后更广泛的集体回忆中。
纵向发展的缘起略有意外,在这个“硬汉绝不服老”为主题的系列,史泰龙竟遭受了一波“老年危机”,一通牢骚,就把老哥几个劝回家呆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帮80后新势力。即使招募新人,还是有底线的,极客呆子绝不在考虑范围,留着长发、脸孔白皙、身材瘦削、说话神神叨叨的宅男,在《007》里还有点魅力,在这里就只能沦为娘炮了,叫人要为他洗澡时的命运担心。影片妄想开个玩笑,先冒出来一个操作电脑的书呆子,这可骗不了我们,能被史泰龙相中的,不是运动健将就是铁娘子。与此同时,战斗形态也向精英化悄然演进,有一场重头戏是渗透和绑架,期间不能弄出动静,你若习惯了80年代那些佛挡杀佛的战法,哪能习惯这么精密有序的操作。
向新时代妥协之余,史泰龙仍不忘嘲笑年轻人。还记得上一集,团队唯一的年轻人不但被安排在远程打狙,而且没多久就光荣捐躯。这集费尽心思选出的一队精英,也是首战全被俘虏,还需一群老头子来解救。要说影片的主题思想,已经很明确了:世界终将是你们的,但目前还是我们老人家的,新老传承一定会发生,只是还不到时候。本集最大的作用,是令两代人的水火不容,消融在并肩对敌的默契中,为薪火相传打下基础。
既然有培养接班人、退出江湖的意图,史泰龙的高光表演也相应收敛。想想前两集他是怎么费尽心思提升自己的存在感,每一场战斗过后我们都记得他的嘶吼和快枪。而在《敢死队3》,要是没有终场与梅尔·吉布森的单挑,他的表现将完全被淹没在精彩的群斗中。即使那单挑也是差强人意,在访谈中,史泰龙称之为“史诗级”的较量,看来我们又被骗了。两人的对打比上集KO尚格云顿更短促,吉布森的扫堂腿也不如老尚的回旋踢来的带劲。史泰龙本可以选一个杰森斯·坦森那样的搏击手,但后者漂亮的招式和他那朴实无华的拳击打法不好匹配,只能选吉布森这样的粗大汉,如此一来,招式单一,打久一点就令人不耐,速战速决反成了上上之选,只是我们仍不够过瘾。
作为大反派的梅尔·吉布森,秀身手的机会不多,演技出类拔萃,他饰演的军火商兼具粗糙和优雅的两面性,既能弹无虚发、拳头说话,也能西装革履、赏析高雅艺术。你也许注意到,其他主角的台词多半短平快,倾向于调侃和缅怀的段子式,只有梅尔有长段正儿八经的独白,旁征博引、趾高气扬地为自己的行为开脱,顺便将小年轻们教育一番。给出一种错觉,他一个人的台词比所有人加起来还要多。关键是,在这么一部五分钟看不到枪或肌肉的就让人觉得不对劲的电影里,他的长篇大论居然一点也闷,口才真不是盖的。此君能动粗又懂忽悠,要不是身处邪恶阵营,是比史泰龙更能笼络人心的团队领袖。他最大的缺点是太“仁慈”,爱玩那套猫戏老鼠的游戏,直到把自己玩得满身弹孔。
所有新成员中,最丧节操的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拉丁老帅哥上蹿下跳,手舞足蹈,54岁的人心理年龄貌似还不到24岁。起初冒充小伙子投简历,面试阶段被史泰龙断然拒绝,这场戏除了喜感满满,还给史泰龙灌了一碗心灵鸡汤:同样是老当益壮,史泰龙是壮志未酬身不死,活到老打到老,而班德拉斯的境界更高,不能体能充沛,连心态也纯粹是少壮派。这便为整个系列提出了全新的意义:坚持以老迈之躯硬抗,总有一天会厌倦,保持年轻态,永远处在活力巅峰,才能真正永不老去。作为新成员中的老一辈,班德拉斯摸爬滚打丝毫不亚于那几个80后,终极战役中身手之矫健、体力之充沛均令人咂舌,开开枪、调调情,像个大男孩一样玩得很开心,我们很乐意见到“佐罗”不老,且情圣魅力依旧。
有人觉得结尾酒吧那场戏拖沓多余,我倒有不同的意见。花几分钟时间,来展示老一辈与年轻人打成了一片,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年轻态”,是必要的。这是他们突破老年危机,可以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号。同时,我希望《敢死队》可以一直拍下去,因为我喜欢看拳头大的弹孔,吞噬汽车的爆炸,被撕成碎片的钢板,重型武器大展览,我崇拜那些头发乱蓬蓬、脸上脏兮兮的男人们(还有女人),他们枪里的子弹永远不会耗尽,多猛的爆炸都只能擦破点皮,身躯能撞烂墙壁,所经之处留下的尸体多到来不及数,他们是这个枪炮江湖中的传奇豪侠,他们不会老,他们不会死。谁都知道这很扯淡,但从小到大,我对他们的景仰从未改变,更乐意将这份景仰延续到老。(文/方聿南)
3 ) old school再老 也是情怀
上一次说起粉丝电影,还是在说Miley Cyrus,结果这次居然是Sylvester Stallone。
放在二三十年前,这个卡司可以说日了天了。基本上是人间的复仇者联盟。多少人当时夜夜盼着把兰博和终结者凑到一起,可如今实现了却莫名的让人感觉有些唏嘘。
电影基本没有情节,就是在不断的打斗中插科打诨。说插科打诨或许对这些动作片大佬来说有些不尊重,但诸如“你总这样会中风”、“你是因为什么事进去的”、“你在哪学的开飞机”之类的彩蛋点,的确比动作场面更让人激动些。一帮知天命的老男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故事。身手慢了,动作钝了,但阅历加了,故事多了。机枪扫射和拳脚相加不再那么劲爆,也不是那么重要了。相反简单一句话能带出这些老男人戏外的一些现实情况,和经典角色的经典记忆,让观众大呼,这是个点,我get到了。才是本片的真正目的。
这次找了年轻人,也调侃了老年人不懂高科技。但最终还是要靠一帮老家伙去救他们。old school再老也是情怀。
4 ) 怎奈岁月催人老,老人卖的是情怀
不小心看到了外泄的敢死队3,全美公映是在八月,史泰龙要生气了。
敢死队系列,第一部的确开了个好头,其结果是后面的三部怎么都有种劲儿没有完全使出来的感觉。
第二部的加入那个狙击手没怎么玩儿就死了,这一部直接新进了四个新人,很快的也就被俘虏了。
总的来说这系列还是老人卖弄情怀的片子。
安东尼奥扮演了一个不说话会死星人。满脸的褶子笑起来像罗万阿金森,不过他翻墙走壁的两下,一下就把人带回到佐罗的回忆中。
哈里森福特估计是真跳不动了,安排了一个飞行员的角色,也就是他咧嘴坏笑的时候能看到一丝印第安纳琼斯的潇洒。
杜夫龙格尔,我觉得他除了敢死队能拿得出来,其他的作品真的很像钙片。放弃学业有点可惜啊。
Snipes我觉得他刮了胡子是最年轻的,说他是老队员真的不习惯这个设定。看着他总觉得他马上要从背后抽出一把剑。
这回这个新的女演员, Ronda Rousey,可能是要一改敢死队里女性角色是花瓶的惯例,据说是真的有搏击背景的。不过打到最后还是要开低胸卖卖肉。唉·整部片子都是在卖肉,人家姑娘怎么就不能。
还有这几个男演员,这是要搞吸血鬼日记么,还是Glee?顿时偶像剧了。
既然是情怀,就要免不了像抗日神剧的方向发展,全剧我就印象中只有一处换子弹的镜头。(唉喂,想想每次打使命召唤都有一种子弹管够的冲动就是怪这一类片子。)
然后就是手撕鬼子,骑车炸坦克,所有敌军都是战五渣,几乎从来没有命中过。那么既然是这样你直接上坦克就好了,干嘛送炮灰啊。
敢死队3里的boss战是不是有点太潦草~!?难道把戏份都给了佐罗的单口相声了么~!?
一般大片的boss战和游戏里的普遍规律相似,都是先一个小boss,然后打大boss。
这回的小boss,就是那个粗头粗脑的大汉,没两下就被杰森斯坦森干死了~不嗨森。
大boss做出一副你们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在HQ怒A死几个自己人之后煞有介事的亲自出马,我顿时觉得这是个很有看点的boss战啊~!可是进度条出卖了他,打了每两个回合直接被史泰龙用枪打死。(话说,整部电影从头到尾,梅尔吉布森就是打死过几个自己人。)
总是,就是一部比一部期待来的大,但是一部比一部憋屈。不过还是期待四。
(P.S. 有谁给解释解释李连杰和州长的基情·!)
5 ) 开始糊弄
高极必堕,貌似再经典的电影出到第三部也会开始堕落,有的甚至到第二部就坚持不了,也有少数像《终结者2》、《教父2》这样的例外,但对于一个爆米花电影来讲这种例外少之又少,圈钱也是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敢死队系列是从第一部追到这的,当看第一部的时候整个影院都弥漫着雄性荷尔蒙的味道,硬汉云集的电影不光吸引了女人的目光,更吸引了众多的男人的关注,女人在片中意淫自己的男人,男人在片中意淫着自己,正好对了所有人的胃口,打蛇打七寸打的很到位很舒服。这是第一部的感觉,可是到了第二部的时候,雄性荷尔蒙的程度大幅降低,虽然还有很多女人看到硬汉的肌肉和拳头边捂着嘴边瞪着眼睛,但对于男观众来讲明显感到乏味,故事性降低,变成了一帮老爷们的健身房。当然这对看肉的女人来讲还不影响什么。但是到了第三部我发现很多女观众也开始没感觉了,一味得重复第一部延续下来的氛围,没有太多的新鲜,反而故事越来越无聊,就连唯一关注的李连杰戏份也越来越少,少到可以减掉了,这就有点糊弄观众的嫌疑。是的,史泰龙秀一秀肌肉就能拿到两千万是很牛逼,但是想要一劳永逸也是不可能的,肌肉手枪口香糖的搭配已经过时了,不去创新一味的食老本是没有出路的。不过很期待史泰龙的《洛奇7》,希望他能够延续洛奇的热血,给我们创造一个不一样的经典。
6 ) 他在江湖,江湖也有他的传说
那天,云淡风轻,本屌路过一个没有人没有狗没有流氓闲逛没有杀人迹象的小巷。看到了一家影碟店,影碟店门口挂着的新碟片一栏中,赫然写着:敢死队3。
那一天是2014年9月1号,之所以对这个日子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本屌知道这是敢死队3在中国上映的第一天。
敢死队3在盗版碟店和中国线上影院两家中国观影热门地点同步上映。也学空前,但未必绝后(本屌相信以中国的盗版能力,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可以在新电影院线上映前就可以在盗版影碟店看到)。
本屌对盗版深恶痛绝,因为你们这些盗版戕贼的存在会影响本屌这个未来作家在中国市场版税收入。
好了,扯淡结束,进入正文。
正文目前只有一句话:
影片很无聊。
(未完)
从票房上来看,估计是这个系列最后一部,回想当年肌肉男的怒吼和炮火在大银幕上震撼八方,如今物是人非。为了纪念逝去的美式传统动作片的硬汉,四星支持。假如还要拍,小弟还会去捧场的,不为别的,只有情怀
所有英雄的大拼盘,各路英雄携手打怪!
凌晨看完电影,然后骑摩托车回家,还好看看的~
特别喜欢杰森斯坦森的伦敦音
老男人少了好多,这辈子没想到能看到李连杰和州长卖腐,史泰龙在一旁吐槽……
硬汉的时代也许终究还是要落幕了,但心目中的男神们,你永远会活在我们心中
砰砰砰砰砰轰轰轰轰轰~~!(别和前两次一样轰了!内容都在影评里)
易碎品们最后To Caesar……所以我就跑去连连看了猩骇革命2
平均年龄60岁的动作明星,真是看一部少一部。杰森·斯坦森的刀耍得一如既往的酷!-You might wanna get out of this seat, Chistmas is coming. -But it's june! 班德拉斯的话痨神经病属性太萌啦~ 李连杰还是酱油男,最后还跟州长大人卖了个腐。
我要的不多,能在电影院里同时看到史泰龙、施瓦辛格、班德拉斯、梅尔吉布森、哈里森福特这些人已经足够梦幻了。打砸抢什么的随便看看就算了,那些老脸是看一次少一次了。班德拉斯卖萌的手段有点一根筋,我还是被逗笑了好几次。
廉颇老矣仅为荣誉而战吧。
纯哲♂学电影
天了噜 班拉丝好可爱啊
看这个系列,就像看80年代大牌金属乐队今朝现场,就是在照片上看到枪花乐队主唱从英俊青年变成猪脸老人的感觉,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是失真吉他声,猪脸老年们挥着杀人武器就是喊“摇滚不死”。史泰龙真该拍一部反动作的动作片,才符合这个年龄段的自嘲,像东木头的《不可饶恕》那种反西部片。
巨老的cast,无论是演技派、动作派还是搞笑派,好莱坞都断档了,这些年一直啃老本。
老家伙带着小鲜肉玩儿,继续简单粗暴,无脑动作片,最后那场更是整整打了20多分钟,还真是很过瘾的。。。PS:哈弗H8突然乱入让我吃了一惊。。。PSS:最后李连杰跟州长,哎呀,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史泰龙有一个美丽的大家庭。吉普森是前妻,斯坦森是小女友,龙格尔是爱喝酒的爹,班德拉斯是一年来两次一次待半年的姨妈,施瓦辛格是他想象中的朋友。他们收养了几个孩子,不远万里去拆一座房子。
对前面两部实现了完全的超越,从脑残片到动作大片的实质性迈进。
一定是有内部人士看不下去这么瞎拍圈钱,所以泄漏了资源。
各位老壮士,不来我大横店影视城手撕几个鬼子么?